专业号

森林资源培育:创新森林经营模式,精准提升森林质量

1.创新森林科学经营模式。将全县林业用地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型,坚持做到严管生态公益林、放活商品林,现已建成商品材基地140万亩,其中人工杉木林40万亩,毛竹林40万亩,人工松木林30万亩,人工促进天然更新阔叶次生林30万亩。二是科学编制森林经营规划。县级层面,高质量编制了《崇义县级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2018年4月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并作为全国县级森林经营规划编制范本推广。乡镇林场层面,自2013年全面启动了国有林场、商品林场、民营林场、乡镇和经营大户的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实施工作,其中国有林场和2个较大型的民营林场编制实施了标准的森林经营方案,其他经营大户、民营林场和村集体编制实施简易森林经营方案,传统林业经营管理模式正逐步向现代林业经营管理模式转变,实现了森林总量和森林质量“双增长”目标。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末的87.3%,增长到88.3%;活立木蓄积量由1386万立方米,增长到1621万立方米;活立竹由9836万根,增长到1亿根。

2.创新样板示范带动模式。我们根据本县的森林资源状况和现有林地经营水平,以及不同经营主体、森林类型、林分状况等因子,分别设立了六大类13小类的森林经营样板林,积极探索总结推广了适合南方林区的丰产高效的经营理论和技术模式(即:“开通公路,斩山抚育,铲挖施肥,合理采挖,号字经营”的毛竹丰产林培育技术,“开通一条路,砍掉霸王树,调整疏密度,留下目的树,封山加管护”的天然次生林培育技术,“良种壮苗上山,适地适树造林,适时适度抚育,更新留阔补阔,封山管护成林”的人工杉木林营造和更新培育技术),并建成了51万亩森林经营样板示范林基地。在样板林示范带动下,林地产出率与靠天取予时期相比提高了2-3倍不等,森林经营步入了科学经营轨道。全县乔木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从每亩6.87立方米提高到每亩8.3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5%、全省的252%、全市的261%,位居南方集体林区首位;人工杉木林亩年均立木生长量达1m³以上,天然次生林改造后亩年均生长量由0.2m³提高到0.5m³以上。2016年11月16-18日,全国森林质量提升工作会议在崇义召开,崇义探索总结的珍贵阔叶树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技术、杉木大径材近自然经营改造技术、天然阔叶林近自然经营技术等森林经营类型在全国得到推介,崇义样板为全国提高森林质量作出了示范。2019年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印发《关于全国森林经营样板基地评估结果的通报》,崇义县森林经营样板基地建设被评为优秀等次,全国仅8个样板基地获此殊荣。各类型样板林对南方集体林区开展森林经营具有典型代表性和示范指导意义,样板基地先后承办了全国森林质量提升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南方地区森林抚育经营管理技术研修班、全省森林经营样板基地建设工作会议、全省林业“良种良法”培训班等国家、省级以上的大型会议8次;接待德国、云南、广西、广东、湖南、湖北、陕西等国外和国内各省、市森林经营考察团64批次;培训人员2000多人次。

3.创新营林档案管理理念。上世纪90年代初,我县为建立和巩固与林业分类经营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结合县情和林情实际,依据全县水系分类,建立了人工林为主要内容、小班为单位、按行政村整理打包的营林档案,设立了图纸、小班档案卡、小班概况表,详细记载小班立地条件,林地权属、历年营林投资、产出规格及数量等情况,并逐年记载森林资源消长变化,使资源变化与经营活动一目了然,满足生产者对造林、设计、抚育、采伐等经营决策的需要,促进了林业经营效果的客观评定,达到了总结经验、强化管理,提高效益的目的。

随着全县林业产权制度的不断深化,林业经营主体进一步落实,传统营林档案的建档方式慢慢地出现了一些弊端。为此,我县从2012年开始,对全县营林档案全面实行了电子信息化管理,对2009年以后造林小班档案进行电子化数据录入工作,将勾绘的小班及细班利用Arcgis转绘到电脑上,建立营林档案电子数据库。营林档案管理工作逐渐趋于数据化、信息化和电子化,档案齐全、规范、有序。营林档案真实、准确、清晰地记录了全县森林资源从造林、设计、抚育及采伐的一切营林活动,为林业生产经营提供第一手资料。

4.提升营林档案管理水平。一是严格规范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统一配备营林档案资料柜,指派专人负责,在人员变动时,有交接记录。同时,严格管理档案资料,无特殊情况一律不借阅、调阅,对林业内部人员借阅时,实行登记管理,管理人员必须对借出、归还时间及用途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二是健全档案管理奖罚制度。我县每年把营林档案管理纳入年度考核范围,不定期开展档案检查活动,对影响内业资料的准确性与完整性的主要责任人给予相当于单位负责人及档案管理人员双倍的处罚,并责令其及时改正或补充相关材料,全面提高全体职工的档案管理意识,确保营林档案资料的准确和完整。三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选择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工作人员从事档案工作管理工作,保持档案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统一建档方法,认识营林档案的重要性,提高档案质量,鼓励他们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使档案工作更科学、更实用。四是及时更新完善营林档案。结合森林调查资料,逐步取消以水系分门别类的归档方法,以村建档,不断地强化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营林生长档案、项目档案和技术档案的分类建设,达到档案表达清晰、形象直观的效果,从而使用营林档案资料与森林调查资料自然接轨。同时,不断完善档案记录,增加对反映外部干扰所引起的资源变化情况的记载,如山林火灾,病虫害,人为乱砍,毁林开荒等。

森林资源保护:创新林政管理机制,健全生态保障体系

1.全面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牢固树立“生态优先”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林长制”,严格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把林木采伐、公益林管理、林地征占用、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等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建立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一是严格“分类管理,分区施策”,划定生态红线,严管公益林,放活商品林。全县共区划公益林94万亩、商品林175万亩。在森林资源采伐上实行林龄排序采伐制度,公平合理分配采伐指标,严格规范伐区审批程序。二是严格执行林地限额管理,严把林地使用审核审批关,强化对非法征占用林地行为的打击力度,充分利用林地“一张图”数据资料、“谷歌”地球软件等“以图管地”平台,全方位动态管控林地变化情况,确保了林地保有量的持续增长。

3.健全生态保护管理体系。一是创新林业执法管理体系。县级设有森林公安局、林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林政股,基层乡(镇)设有林业工作站、森林派出所,国有林场设有林政组,村委会设有林管组,出县主要交通路口设有木材检查站,并整合林业行政执法人员组建3个稽查中队,全县专职兼职林政管理人员860余人,平均每3000亩山林有1名林政管理人员,形成了县、乡、村三位一体的“打、防、控、管”林业综合执法管理体系和森林“三防”网络。二是创新数字管理监测平台。我县十分注重森林资源档案建设。先后与省林业规划院合作开发了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公益林管理信息系统,森林资源数据管理和信息查询、伐区作业设计、公益林管理等初步实现了数字化。同时,借助公安和交警的监控视频,对木竹流通情况进行监控,大大提高了林政管理水平。由于管理到位,2019年8月,我局荣获“全国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先进集体”称号,全省仅7个单位,赣州市唯一县获此殊荣。

4.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工作。一是完善一套责任机制。积极推行领导分片包干预防责任制,健全完善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在全县各行政村逐步推行从农村相对集中的10-15户农户中选聘一名中心户长森林防火联防联控责任制,确保各级有人管、层层有人抓,山山有人护,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全面形成森林防火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严管一切野外火源。我县坚持以“防”字当头,抓住宣传教育和火源管理两个关键环节,严格管理一切野外用火,坚决杜绝或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每年高标准抓好“10月森林防火宣传月活动”“春季森林防火平安行动”,创新宣传方式,结合精准扶贫和绿色殡葬改革工作,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因地制宜开展各种宣传活动。由于我县森林防火工作管理到位,连续九年被省政府评为春季森林防火平安县,林业局黄夏晓同志被省政府表彰为2016至2018年度“森林防火工作先进个人”。

林业草原大数据建设平台
京ICP备09013815号
基于E-file技术构建